2007年10月19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告诉你信息化的监狱是啥样
张亦嵘 李松

  从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传来消息,“十五计划”以来,全国监狱系统重点开展了以网络互联互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狱政管理为主的应用系统建设。
  据透露,我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将构建覆盖全国监狱系统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统一、应用功能完备的信息化体系,届时监狱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王生(化名)是个北京籍犯人,因贩毒和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6年。在北京外地罪犯遣送处服刑时,他认识了同监室有过“三进宫”经历的犯人张全(化名)。张全是因为故意伤害罪坐的牢,两个人聊起来,很快成了朋友。
  这天,张全问王生想不想离开监狱?王生说,做梦都想。张全于是向王生传授了装病的“经验”,说这样就能让他“好梦成真”。
  这事让同室的犯人知道了,报告给了民警。民警通过监狱安装的探头拿到了有关证据,但找王、张核实时,两人矢口否认。民警从王生的袜子里搜出了王生使自己“致病”的物品,王生不解。民警指了下监室的探头,王生和张全都傻了。结果,因违犯监规,王生被记过处分,张全被关了禁闭。
  北京外地罪犯遣送处副处长刘爱平说,这就是信息化建设在监狱管理和执法规范化方面起的作用。
  他说,现在监狱工作不同了,目标之一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靠的是规章制度和科技。为什么?因为仅凭经验,就存在人为的因素,就有可能对犯人不公平,不公平就不利于他们的改造。“比如,我们以前对犯人的考核是管教民警给犯人记分,今天记一分,明天高兴了,就记成两分,这就是随意性;现在每个监区有专门的信息录入员,分数进了信息系统,谁也改不了,科学和制度替代了经验和随意。”

  每个监室都在“眼皮”底下
  十三分监区分监区长于新萍10年前从警校毕业来到遣送处当民警。当时工作期间基本上是老同志带着她在监区的通道里巡查,要想知道监室里的犯人在做什么,必须进监室,但就是进了监室,见到的也只是视野里的情形,至于她身后的犯人在干什么?她看不到。
  现在不同了,信息化了。全监狱安装了监控探头,覆盖监狱的每个角落,没有一个死角。坐在监区办公室,每个监室都在她的眼皮底下。监狱和监区还实现了24小时全程录像,长时间资料保存,监狱和分监区两级监控可以直接对话,音频视频同步切换,监狱指挥中心具备“监控”、“信息处理”、“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电视电话会议”功能。

  触摸屏使家属了解罪犯和监狱
  遣送处犯人家属候见室里有两个触摸屏,里面输入了犯人改造、生活情况和监狱领导、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的信息,犯人家属通过狱方提供的密码,可以在探视会见前,随时调取这些信息,以便会见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犯人改造。
  犯人关田(化名)在北京打工时犯了故意伤害罪,妻子从江苏老家来探视。通过触摸屏,妻子了解到丈夫的表现依然不大好,便告诉管教民警她丈夫暴躁的脾气和在社会上时的种种表现。民警了解了关田的这些情况后,对他制定的改造计划针对性强了。后来关田有了进步,她妻子还给遣送处送来了锦旗。
  触摸屏还体现了狱务公开。有的犯人家属见别的犯人得了10分,自己的亲人只得了三四分,就想不通,找到民警理论:这分是咋个打的?民警不恼,请他从触摸屏上调出监狱的规章制度和犯人的表现,让家属自己对照,该得几分。家属对照了,既了解了监狱的政策,又消除了对管教民警的误解。
  
  卫星定位即时跟踪押送现场
  刘爱平说:“我们是从2000年7月开始信息化建设的,那时主要表现在监控设备上,安装了374个探头。现在,我们已建成了一大平台、四大数据库和七个应用系统。”
  刘爱平介绍说,外地罪犯遣送处有个重要职责,就是向外地监狱遣送犯人。以前指挥员和遣送民警只能通过电话联系,“现在通过信息化建设,在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就能看到押送的现场。通过卫星定位,在汽车、火车上押送犯人的一线民警的音频、视频可以即时传输过来,就是真遇上突发事件,指挥人员也能在第一时间处理。” 
  据《法制日报》